入门四问.pptx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一、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一问,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个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类,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四书”是《中庸》《大学》《论语》《孟子》.,经部,史部书籍在中国文化典籍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先秦历史散文到“二十四史”.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史部,子部除了儒家的经典以外,各家也都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典籍,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魏晋以后,子部范围不断扩大,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子部书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可以说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几乎都包括在其中了.,子部,集部是古代文化典籍中,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收集众人作品的则称为“总集”如梁萧统编的《文选》则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它对后世影响极大,唐宋时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全唐文》《全唐诗》等也是比较著名的总集.,集部,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二问,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历史动荡,人才济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墨、名、法、阴阳、道德、农、纵横、杂、小说等学派,《论语》《老子》《孟子》《庄子》等则是他们的代表作品.,不同时期,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历史著作,如《尚书》《春秋》《左传》等. 两汉大统一,出现了《史记》《汉书》《礼记》以及佛经《百喻经》《坛经》 唐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吴兢《贞观政要》就是对这一“盛世治国经验的总结.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古文运动开展和理学兴起,朱熹的《朱子语类》成为理学代表著作。 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的《焚书》表现了对传统思想的勇敢挑战。,,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探讨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提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政治理想,在专制政体下,它所表现的天下为公的理想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也很卓越,农业:北魏的《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数学:汉代《九章算术》;医学: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药学方面;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自然地理方面:汉代郦道元《水经注》和明代《徐霞客游记》;建筑方面: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是当时各类科学技术的全面总结,,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西方科技、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将西方理论和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三问,历史上,一方面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它的现实性、包容性、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个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意义,1、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课文为中心,以“相关读物”为辅,建议前者采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而后者采用课外自学的方法。 2、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态度与方法也很重要。 我们学习它的过程,就是与先哲对话的过程。学习它,也需要与师友对话,还需要与自己对话。,四、怎样学习本书?,